- 科室查找
- 二级科室:
- 耳鼻喉科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奋森咽峡炎(Vincent's angina)是一种溃疡膜性炎症,由厌氧梭形杆菌及螺旋体共同寄生而引起。这种病原体虽在健康人的口腔中存在,但不致病,仅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胃肠道疾病、药物中毒或忽略口腔卫生等,方可诱发本病。
急性蝶窦炎是指蝶窦炎的急性炎症发作。由于蝶窦深隐,不易感染,所以急性蝶窦炎临床少见。一般很少单独发病。常在头顶部、后枕部发生头痛,并可反射到颈部和眼球后。
涎腺结核(tuberculosis of salivary gland)系由头面部皮肤、口咽区的结核菌,因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经淋巴引流所致的腮腺内淋巴结核破溃后,侵入腺体内而发生的腮腺实质结核,是一种少见的涎腺感染。1893年Depaoli首先报告涎腺结核,以后不断有病例报道。
急性乳突炎(acute mastoiditis)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主要发生于气化型乳突。儿童多见。
鼓室硬化亦称鼓室玻璃变性,系鼓室粘膜上皮下沉积有斑块状胶原组织,多发生在鼓膜室粘膜和听骨上,发生于鼓膜上者仍称为钙化斑,使鼓室粘膜变成乳皮样物质,覆盖着听骨、卵圆窗和圆窗周围,与骨质粘着,好像涂上一层包膜,累及上鼓室者较重,累及下鼓室者较轻,锤骨、砧骨、镫骨及肌腱等处最易受累,因此造成耳聋者甚多。此症18世纪即被Cassebohm发现,但未引起重视,直到近代(1955年)进行大量显微耳科手术后始被临床关注。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eosinophilic nonallergic rhinitis)又称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NARES),是一种以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增多为特征的高反应性鼻病。
扁桃体结石多发生于扁桃体上隐窝中,如此处长期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干酪样物积聚,致不易溶解的钙、镁等无机盐沉积而成结石。其核心可为小异物、脱落的上皮细胞或细菌等。在有纤毛菌丝的周围亦常可发生结石。结石可为一个或多个,从芝麻至核桃大小,有报告一扁桃体结石重6.4克,散布于咽壁淋巴组织的结石,形小、质软、易碎;扁桃体结石则较大,坚硬如石。包埋于粘膜下的结石,表面多呈结节状。粘膜表面可因受压糜烂,发生流脓瘘管,常使扁桃体上隐窝和舌腭弓粘连。
过强反射性鼻炎(hyperreflectory rhinitis)是由于鼻内局部感觉神经轴突反射过强引起的一种高反应性鼻病。以往将其并入血管运动性鼻炎,属其中的“喷嚏型”。现随着对神经肽P物质的认识,人们始将本病列为一相对存在的鼻炎类型,Wolf(1988)将其称过过强反射性鼻病。
喉部创伤有闭合伤与开放伤两大类。急性喉外伤易引起呼吸道阻塞,可危及生命,处理不当,则造成慢性喉狭窄、发音障碍或拔管困难。故急性喉外伤须由专科医生作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以避免或减少喉外伤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