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r)等。我国古代名医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

女性急性淋病如未充分治疗可转为慢性淋病。临床症状虽然轻微或不显著,但由于淋球菌可长期潜藏于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或子宫颈腺深处,以后常反复发作,并为重要传染源。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衣原体是是一种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并又广泛传播的病原体,属条件致病菌。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子宫颈感染、早产、流产及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尤其是在与淋球菌等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时更加重疾病的发展及引起其它并发症,在无症状子宫颈和男、女性泌尿系统常有沙眼衣原体的存在,其检出率不一。

非性病性梅毒(地方性梅毒)(endemic syphilis,nonvenereal syphilis)是由Ⅱ型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地方流行性疾病,非性传播引起。人与人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黏膜接触。机体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单剂量苄星青霉素治疗本病及其接触者是的。

华支睾吸虫病也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因进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而感染。临床特征为消化不良、肝肿大、上腹隐痛、疲乏以及精神不振。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华支睾吸虫首次发现于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通过对古尸的检查,考古学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存在2300年以上。

男性急性淋病是男性单纯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男性99%以上都是通过不洁性交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2~5天。如果能在潜伏期内发现并给予正确的治疗,预后较好。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于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一并简称钩虫)寄生于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当人体接触钩虫的传染期幼虫(丝状蚴)时,幼虫即钻入皮肤而引起感染发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男性急性淋病无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称为男性慢性淋病或是慢性淋菌性尿道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是乙脑的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乙脑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